女性慢性附件炎该如何去诊断
慢性附件炎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疾病,它不仅症状严重,还可能对女性的生育能力造成影响,因此不容小觑。那么,如何诊断女性是否患有慢性附件炎呢?
我们可以通过腹部触诊来进行初步判断。在妇科检查中,如果发现子宫后屈并伴有活动性差的压痛,甚至出现炎性包块,那就需要警惕慢性附件炎的可能。
进一步地,B超检查也是诊断慢性附件炎的重要手段之一。如果输卵管出现积水或者形成卵巢囊肿,通过超声检查就可以发现相应的包块。
分泌物的变化也能提供重要的线索。急性附件炎患者的白带通常会呈现脓性或粘液状,附件部位会出现压痛和触痛,有时还能触摸到炎性包块。
尿常规检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。通过这项检查,我们可以了解体内的激素水平是否正常,还能确定引起炎症的病菌种类。
一旦确诊为慢性附件炎,患者应立即着手治疗。症状明显的患者应该首选抗生素治疗。抗生素能够杀灭残留的致病菌,并预防其急性发作。常用的药物包括青霉素、庆大霉素、灭滴灵等。
除了抗生素治疗,物理疗法也能有效缓解慢性附件炎的症状。温热的良性刺激能够促进盆腔血液循环,改善组织营养状态,有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退。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短波、超短波、红外线、音频、离子透入等。但需要注意,当体温超过37.5℃或患有生殖器结核时,则不宜采用理疗。
对于因慢性输卵管炎导致的输卵管阻塞,可以采用宫腔注射治疗。具体方法是在严格消毒后,选用庆大霉素、α-糜蛋白酶、地塞米松等药物,以生理盐水稀释后注入宫腔,从月经干净后3天开始,隔2天注射一次,直至排卵期前结束。连续治疗3个周期效果更佳。
慢性附件炎是一种需要重视的疾病,及时诊断和治疗是保护女性健康的关键。希望大家能对慢性附件炎有更深入的了解,并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,以免延误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