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模样性痛经?
行经小腹疼痛剧烈,伴随着恶心呕吐,四肢冰冷。经量过多,排出像腐肉一样的血块,这种情况被称为膜样性痛经,或者称为膜性病经,属于功能性痛经的一种。在西方医学看来,当子宫内膜整块排出时,会引起子宫收缩强烈,或者出现不协调的收缩,从而导致疼痛。
在祖国医学的典籍里,虽然没有膜样性痛经的明确记载,但有“脂膜闭塞胞宫”的描述。从临床观察来看,膜样性痛经具有其独特的病变特点和治疗方法。该病症的主要原因是肾或脾的阳气不足,无法化解冲任、子宫中的膜痰和湿浊的凝结,导致子宫内膜脱落而不能碎解,形成内膜状物质。当痛经发作时,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疲浊症状。
膜样性痛经的根源在于肾阳脾气的不足。还有凝冲任、肝郁夹痕等其他原因。其中,肾阳虚是其中一种常见证型。先天不足、房事过度或劳累过度都会导致肾阳偏虚,气化不畅,冲任流通不佳,经血与湿浊在子宫内蕴结。肾阳虚的常见症状包括腰膝酸软、畏寒肢冷,以下肢为主,头晕目眩、精神萎靡、面色发白、舌淡胖大、苔白、脉沉弱。严重的情况下,还会出现水肿,尤其是腰以下部位,按之凹陷不起。
除了肾阳虚之外,脾气虚也是膜样性痛经的一个重要证型。素体脾胃薄弱、中气虚陷,或者饮食不规律、劳累过度导致的脾虚气弱,都会造成湿浊,冲任流通受阻,湿浊与经血在子宫内蕴结。脾气虚的表现包括食欲不振、饭后腹胀、肢体倦怠、气短懒言、大便溏薄、面色萎黄或苍白、浮肿或消瘦等症状。
膜样性痛经是一种特殊的痛经类型,其疼痛剧烈且伴有多种症状。在治疗时,需要针对肾阳脾气不足的根本原因进行调理,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