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成年人正常的血压应该是多少?
血液在血管中流淌时,会对血管壁产生一种侧压力,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,特别是在动脉中,这种压力更加明显。当心脏的心室进行收缩时,主动脉压力急剧上升,在收缩中期达到峰值,此时动脉血压被称为收缩压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高压”。
而当心室舒张时,主动脉压力降低,在舒张末期,动脉血压达到最低点,这被称为舒张压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低压”。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值被称为脉搏压,简称脉压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压差”。
血压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。一旦血压出现异常,往往意味着身体出现了问题。值得注意的是,不同年龄段的人,血压的正常范围是不同的。除了与疾病有关,血压还与人的生理状况紧密相连。
对于成年人来说,血压的临界值是140/90,一般收缩压不应超过130mmHg,舒张压不应超过80mmHg。但到了40岁之后,收缩压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。具体来说,39岁以下的人收缩压应该低于140mmhg,40-49岁的人应低于150mmhg,50-59岁的人应低于160mmhg,而60岁以上的人则应低于170mmhg。这些根据年龄而定的收缩压数值,通常被视为正常范围内。新生儿则有所不同,他们的收缩压平均为50-60mmhg,舒张压平均为30-40mmhg。随着他们的成长,血压会逐渐升高。
当血压出现问题时,可能会出现头晕、头痛、眼前发黑、易疲劳、乏力等症状。如果出现这些症状,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血压,并进行一系列相关检查,如心脏彩超、颈动脉彩超、血尿常规、血生化、心电图、心肺检查、神经系统检查等。还需要使用眼底镜观察视网膜病变。通过这些检测,可以找出血压异常的原因,分清是血压本身的波动,还是身体其他病变引起的血压波动。早期发现、早期治疗才能有效保障我们的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