哺乳期乳腺炎还能喂奶吗
哺乳期乳腺炎:了解与预防
哺乳期乳腺炎,一个令许多初产妇头疼的乳腺问题,究竟是什么?其实,哺乳期乳腺炎即急性乳腺炎,是乳房的化脓性感染。这种病症多发生在产后3-4周,主要表现为乳房的红、肿、热、痛,局部出现肿块,甚至形成脓肿。除此之外,体温会升高,白细胞计数也会增高。在脓肿形成前,治疗的主要手段是以抗感染和促进乳汁排出为主,一旦脓肿形成,则主要以切开引流为主。
那么,为何会患上哺乳期乳腺炎呢?多数情况是由于乳管阻塞、乳汁淤积,使得细菌有机会直接侵入乳房。有时候,细菌也会从乳头或乳晕的皲裂处侵入乳管,并沿淋巴引流导管感染乳腺小叶。对于产妈来说,预防哺乳期乳腺炎的护理至关重要。
为何哺乳期乳腺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呢?很多产妈在偶尔感到乳房胀痛时,往往认为这只是分娩后的小问题,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。其实,哺乳期乳腺炎的症状应该引起每位产妈的注意。
在病情初期,产妈可能会出现高热、寒颤等全身中毒症状。患侧乳房会增大、局部变硬,皮肤发红,伴有压痛及搏动性疼痛。如果短时间内局部变软,那可能就是脓肿已经形成,需要进行切开引流。患侧的腋淋巴结常会肿大,白细胞计数也会增高。
乳房疼痛、局部出现硬块、胀痛是哺乳期乳腺炎最初的症状。如果病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,可能会出现怕冷、寒颤,体温可能会升高至39度以上。每个人的急性乳腺炎症状可能不同,有的人可能没有明显症状,尤其是在服用抗菌药物的妈妈。如果不及时处理治疗,患病的乳房可能会化脓,甚至破坏内部组织,严重的可能导致乳痿。
每位产妈都应该了解哺乳期乳腺炎的相关知识,注意乳房的护理,保持乳头清洁,避免乳汁淤积,以预防乳腺炎的发生。如果出现相关症状,应及时就医,以免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