该和不必要的强制刷脸说再见了
近年来,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,社会各界对“强制刷脸”现象给予了高度关注,并推动了一系列治理措施的出台。针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合理应用,以下是对当前现状及相关措施的综合梳理:
一、政策与行业调整
在酒店住宿领域,上海、杭州、广州等地已明确规定酒店不得强制旅客进行人脸识别。旅客只需通过身份证核验即可轻松办理入住。特别是南宁的多家酒店,已于2025年2月取消了强制刷脸的要求。上海在2024年6月启动了一场专项执法行动,重点整治健身房、景区、售楼处等场景的强制刷脸行为,并明确提出了“不刷脸为原则,刷脸为例外”的治理目标。
在法律方面,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、最高法的司法解释以及国家网信办的相关规定,都明确指出了在非公共安全必需的场景中,不得强制要求进行人脸识别。上海等地还进一步提出了人脸识别设备需遵循“最小范围使用与存储”的原则。
二、社会风险与公众关切
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风险。人脸信息具有唯一性,一旦泄露可能会被用于精准营销、诈骗等不法行为,甚至被用来伪造身份。青少年和老年人因技术认知不足,更容易成为受害者。针对这一问题,多地的专项执法行动通过制定“正面清单”、加强企业合规指导,推动商家履行信息保护义务。比如上海明确要求,安装人脸识别设备的商家需要单独告知用户并获得其同意。
三、技术与治理建议
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治理,首先需要立法和行业自律。加快人脸识别技术单行法的立法进程,提升法律位阶,并建立行业自律机制,压实平台责任,避免技术滥用。还需要进行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。通过普法宣传,增强民众对新型诈骗的警惕性,尤其是针对老年群体开展数字素养教育。
四、未来展望
尽管多地已经取消了酒店的强制刷脸要求,但在部分消费场景,技术滥用问题依然存在。未来,我们需要通过法律约束、行业规范和公众监督,平衡技术便利和隐私安全。我们期待,“不必要的强制刷脸”真正退出日常生活,让人脸识别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,而不是成为侵犯隐私的工具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享受科技便利的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