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经以“少腹逐瘀汤”即可取效
余某,一位年仅15岁的学生,因腹痛两日前来就诊。她的经期刚刚来临两天,伴随着少腹隐痛,这种疼痛甚至牵连到胃脘部。病痛使她无法进食,夜晚也无法安睡。她的声音低沉微弱,面色苍白无华,唇色淡沏,舌体胖大,舌质青黯,舌苔白腻。痛经虽为临床常见之症,但原因不外乎气滞、寒凝、血瘀及血虚等。观其面色苍白无华、舌黯苔白,可知是寒凝血瘀所致。以“少腹逐瘀汤”应可缓解病痛。
经过进一步询问,得知这位少女在14岁时初潮,月经时间一直不太规律,经量适中但颜色偏淡。平时会有少腹坠痛感,休息及局部热敷后会有所缓解,但此次的痛经症状尤为剧烈。她的脉象滑实有力,我于是询问她平素是否有痰多的症状。她答,平素晨起即吐白浓痰,近半月来不仅晨起吐痰,三餐后也有恶心感,吐白黏痰数口后方感舒适。
听到这些症状,我意识到先前的判断可能过于主观臆断。《医宗金鉴四诊心法》中开宗明义地指出:望以目察,闻以耳占、问以言审、切以指参。临床诊病,即使四诊合参后仍需仔细辨别。若遇病未及详审即凭自我臆断,实为医家之大忌!
结合望、闻、问、切四诊的结果,我判断这例痛经是由痰湿瘀阻、寒凝气滞所致。于是决定采用苍附导痰汤合良附丸为主方,并根据病情酌加桂枝、吴茱萸、丹参、益母草等药物。另外还加入鲜生姜四片、大枣五枚以增强药效。患者服用四剂后,腹痛明显减轻,饮食恢复正常,夜眠安稳。后续以此方为基础进行微调,间断服用20余剂后,所有症状完全消失。
半年后回访得知,该患者的经期已经规律,经量适中,行经时再无特殊不适。对于医道,即使是在千年前,也需要严谨对待。撰写这篇医话既是自我反省,也是与同行们共勉,希望我们都能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,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