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宫内膜癌是怎么引起的
子宫内膜癌,又称子宫体癌,是妇科领域中的一种常见疾病。其发病率在妇科恶性肿瘤中仅次于子宫颈癌,尤其多发生于年龄较大的妇女。关于其成因,虽然与许多恶性肿瘤一样,子宫内膜癌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,但有一些因素被认为与其发生密切相关。
体质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。这类疾病更容易发生在有癌症家族史的女性中。患者往往较为肥胖,并常常伴有绝经延迟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状况,这种情况被人们称为“宫体癌综合症”。
雌激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。动物实验和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,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长期大量雌激素的刺激有关。在绝经后长期使用雌激素而又无孕酮拮抗的女性中,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案例屡见不鲜,且与使用的时间和剂量密切相关。一些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,如颗粒细胞瘤、卵泡膜细胞瘤等,以及多囊卵巢患者也更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癌。在长时间的高水平雌激素刺激下,子宫内膜发生一系列增生性改变,最终可能演变为癌症。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被视为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,与子宫内膜癌有着密切的关系,因此需要积极治疗。
从年龄分布来看,子宫内膜癌多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的妇女。大约75%的病例发生在50岁以上的妇女,20%发生在45-50岁之间,仅有5%发生在40岁以下,极少数病例甚至发生在20岁左右。任何年龄段的妇女,如果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异常阴道排液等症状,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,并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。
对于子宫内膜癌这种常见于年龄较大妇女的妇科恶性肿瘤,我们应该保持警惕,及时关注身体的变化,做好预防和筛查工作。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,更要积极治疗,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