雌激素是如何引发子宫内膜癌的
子宫内膜癌,这一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,依据其独特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状况,被分为两型:Ⅰ型和Ⅱ型。其中,Ⅰ型子宫内膜癌占据了约八成的病例。这一类型的癌症多发生于绝经前后,它对雌激素具有依赖性,细胞生长状况良好,组织形态类似于正常的子宫内膜。它的起源通常可以追溯到子宫内膜增生。与之相比,Ⅱ型子宫内膜癌则更为复杂,它主要出现在绝经后的女性身上,并非依赖雌激素,其起源也并非由子宫内膜增生引发。它的预后情况相对较差。
深入探讨Ⅰ型子宫内膜癌的成因,我们发现内源或外源性的雌激素起到了关键作用。长期的雌激素刺激,缺少孕酮的对抗,是这一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。具体有以下可能因素:
第一种是体内性腺分泌的雌激素长期无排卵状态,这使雌激素持续刺激子宫内膜,缺乏孕酮的对抗。这种情况常见于月经初潮较早、未婚、不孕、少孕的女性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年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,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比例高达25%。患有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也是潜在的风险因素。
除了上述因素,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体重。超重和肥胖的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更高。这可能与肥胖引起的激素分泌改变有关。肥胖女性的皮下脂肪过多,导致血清雌激素水平升高,特别是雌酮的增加,这是导致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之一。肥胖常常与高血压、糖尿病等三联症相伴出现,这些病症常表现为糖脂代谢异常,可能导致垂体功能紊乱,引发无排卵状态。单一的雌激素刺激使得子宫内膜处于增生状态,从而增加了癌变的风险。
对于每一位女性来说,了解这些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。早期发现和治疗是降低子宫内膜癌风险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