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特异性外阴炎的检查与诊断
非特异性阴道炎是一种由常见病原菌引发的炎症,如变形杆菌、链球菌、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等。不同于特定病原体,如滴虫、霉菌等引起的炎症,它更多地与嗜血杆菌、支原体以及各种厌氧菌的感染有关。临床上,它又被称作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、阴道棒状杆菌性阴道炎、加德纳杆菌性阴道炎,以及细菌性阴道炎。之所以称为“细菌性”,是因为这种疾病中可见大量细菌的繁殖,其中以厌氧菌为主。
这种阴道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阴道分泌物增多,但却不伴随常见的炎症反应,如红肿、疼痛等。在局部,并没有明显的白细胞增加,而且约有一半的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。
对于非特异性阴道炎的诊断,实验室检查是不可或缺的。单纯的白带增多并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,必须配合实验室的检查方法。其中包括简便易行的涂片法和胺试验,还有更为精确的培养法、生化法以及荧光抗体法。通过这些方法,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病情,为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。
在诊断时,我们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特征进行判断。例如,阴道分泌物的颜色通常为灰白色,质地粘稠,甚至像面糊一样均匀一致,但没有明显的脓性特征。这种分泌物中的胺含量特别高,因此具有鱼腥味。在或活动后,这种气味可能会更加明显。当我们在分泌物中加入10%的氢氧化钾时,也可以释放出胺味。阴道分泌物的pH值也会升高,达到5.0-5.5,而正常人的pH值则在3.7-4.5之间。通过湿涂片检查,我们还可以发现线索细胞的存在。
如果符合上述描述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特征,就可以确诊为非特异性阴道炎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发现线索细胞是必备的诊断标准。对于这种疾病,及早发现、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,以免炎症进一步恶化,影响健康。